一把紫砂壶,说简单不过是一件茶具,但对于紫砂人来说,它像自己的孩子一般,每一把壶都倾尽全力。制作紫砂壶的艰辛,只有紫砂人知道,需要耐心、细心与恒心,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一.切泥块-打泥片-刮泥片 打泥条要打出中间与两头,上下需保持一致厚度。初学者基本功学习三个月,需耐得住寂寞,有毅力,不怕苦。师傅只要听到木搭子声,就知道徒弟的规范程度。 二.搓嘴-搓把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胚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及表面的精细加工。精细地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文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三.裁泥片-围身筒 南方的冬天,又湿又冷,经常是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还要低,低头静坐制壶,需要的是毅力,而紫砂泥在手中又硬实又冷,制作起来也相当的不容易。 四.切口-上满片 五.篦身筒 大夏天去窑上烧窑,更是一番磨难,在窑炉边就像坐在火炉旁,冬天觉得很舒服,而到了酷暑,窑炉就像一个大火球。制壶时艰辛,烧窑亦不易。 一个壶一般需要做几块篦子才能达到,全凭个人对造型的理解,每把壶的造型,需每把壶的篦子,而且都应该是自己亲手做,经过几十年全手工做壶,会长年积累几百只篦子。 六.光身筒 紫砂中含有砂,或粗或细,天天与砂打交道,手指天天被磨砂膏磨去角质,久而久之,手也会变得粗糙。 七.做嘴-做把 制壶时总是会保持一个动作,特别容易有职业病—脊椎病、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等。 八.开嘴孔 加上南方天气潮湿,所以风湿病也在所难免,经常快要下雨前几天的气候变化,或是身体过度劳累,总是会感觉到全身无力,这里痛那里痛,都是做壶带来的职业病。 九.装嘴 南方的夏天,又湿又闷,全身都是黏答答的汗水,就像在桑拿房里一样,完全离不开空调。而做壶,需要潮湿的环境,如果开着空调做壶,整个空调房间的湿度全被空调抽干,紫砂泥也会干得非常快。 十.装把 很多人说,喷水不就好了? 其实喷水一点都不好,一干一湿,泥料更容易出问题。 所以,很多匠人宁可冒着高温做壶。 十一.修嘴-修把 壶人的夏天,酷热是同伴,因为风扇空调会带走泥料的水分。 壶人的夏天,喝水要计算,因为天气再热也要保持双手干燥。 壶人的夏天,擦汗被遗忘,因为不愿去打断手中连贯的动作。 壶人的夏天,顶高温守窑,因为不愿错过每一次烧成的变化。 十二.做盖 壶人的夏天,偶尔会在阴凉处休息闲聊,一根烟的功夫,道一声:做生活开~(干活去~) 十三.修盖 你可知那些制壶艺人承载着汗水辛苦做出的壶,进窑烧制出的壶发现有瑕疵会是多么失落,因为每把壶就像是自己赋予生命的孩子。 十四.初步成型 紫砂壶交到各位壶友手中都是成品壶,更多大家没有看到的是一把壶背后的做壶人,装窑师傅的汗水和辛苦。 十五.光胚 艺术本身就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紫砂更是一条艰辛的路,三年的徒工,在师父手下学习手艺,怀揣着感恩的心,需要为师父端茶倒水,整理桌子,打扫卫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做得再多也都是应该的。三年徒工也不过只是一个虚晃的概念,三年三年又三年,制作紫砂,是一辈子的学习。 如果你有幸得到一把壶,请好好珍惜它,因为每一把壶都是制壶人创作的艺术品、唯一不可复制的! 紫砂壶中的“手工壶”大致是指不借助模具制作的紫砂壶。紫砂壶方壶成型制造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手艺镶接法。全手工镶接就是用泥片镶接。说方器紫砂壶制造起来难度是非常大,那么究竟难在哪里呢? 一、角线的处理 一般形容方壶的词汇总是刚劲、挺拔、端庄大度、规整有力,就像是一个充溢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而方壶的角的处理是表现茶壶气度的首要因素。曾经把角的处理比为烹调的的运用,就像锐角与钝角法以人的感到是截然不同的。一个造型,为依据设计构思的意图,选择角的处理。锐角一般表现娟秀、利落,钝角则是淳朴稳健,寓圆于方则别有情趣。 二、口盖最难做 选壶都要挑选口盖平整,调转紧密的茶壶。方壶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等几种根基形状。盖头大致分为嵌盖、压盖,又有平盖、虚盖等差别 。依我的体会而言:八方、四方壶盖比六方,长方壶盖难做,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的变形要大得多。 三、平口面易下陷 平口面的下陷在紫砂壶中,无论圆壶还是方壶,采用平口面嵌盖做法的还是比较多见。可是有的作品看起来口平面下陷,这是由于视力错觉的原因,平的看起来下陷,真的看起来凹进,制造方壶就有必要把视力错觉考虑进去。 一、泥料的选择 制作方壶对泥料的选着很重要,在收缩方面比制作圆壶要求更苛刻一些。因为现在的藏家对壶的要求都非常高,例如壶盖的严密、平整方面。所以如果选择的泥料收缩较大,即使做壶的时候非常用心用功,也都很难过烧成这一关。因此在泥料的选择方面,应该选着 一些收缩率相对较低的,最好能在8%左右。 二、打好泥片后,以塑料片裁剪出四块梯形的泥片,用来镶接成壶身。 三、在黏合各泥片前,要将泥片微微拍弯,以确保镶接后的泥片扔能保持平整,之后再用泥片将壶身四面黏合。 四、在翻转壶身、黏合壶底时,要用一个特制的垫圈承托壶顶的盖片,以保持盖片轻微弯曲。 五、再将撮合好的底片和假底黏合在壶底,用鳑鲏刀收紧接口面,以牢固壶身。 六、将顶片置于壶身顶部,用脂泥将假顶和顶片黏合 七、将顶片周围用脂泥敷满,需要数次的敷泥,保证脂泥干之后切面平整。 八、从一块厚泥片敷出壶延,用以撮合准片,做成壶盖。 九、将盖沿和盖片用脂泥黏合,将内外多余的脂泥刮干净。 十、壶口按盖口尺寸开口,用脂泥将滴子和盖片黏合。 十一、用塑料片将壶把形状切出,精修壶把。 十二、用塑料片切出壶嘴的四面,用脂泥黏合。 十三、开壶口,用脂泥粘附壶嘴和壶把。确保壶盖、壶嘴和壶把三点在一线。 十四、整个壶身用明针修整,此步骤需要反复多次,才能保证成品完成后整体壶身光洁。 十五、待生胚自然晾干数日后,便可入窑烧制,一把全手工方器紫砂壶变告完成。 鱼化龙,即“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传说,工艺界常以此题材进行创作,作为科举高中的吉兆物。紫砂“鱼化龙壶”为明代壶艺名家陈仲美所创,后经清代壶艺名家邵大亨改进,制成了活动龙首纽、龙尾把、卷浪波涛、鱼龙堆身的紫砂壶。后人所仿,多以邵大亨改进后的鱼化龙壶为本。 |